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六零年代好家庭 >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84节

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84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鸡蛋呐。

所以大拖拉机还是等等吧,他们先买手扶的也挺好。

周诚志就问几个队的会计都能拿多少钱出来。

几个会计就开始报账,各自有多少余钱。

最后二队可以拿七百,三队四队每个队拿五百。

周诚志道:“这样,剩下的我们队出,不过,这拖拉机也要我们队说了算。”

陈福海还有点犹豫,周明贵立刻道:“咱们一个大队的,耕地种地肯定得一起,开车、保养什么的,你们说了算,我们用现成的,这样更好。”

另外俩队长也乐意了。

周明愈道:“队长们,咱们不只是要买拖拉机,还得买配套的耕地、耙地、播种的机械呢。”

这么一说,周诚志又估摸多少钱,这一下子队里怕是不够呢。

毕竟每个队要留着一部分钱春耕春种,买化肥种子之类的呢。

这些机械买下来,又得一千五左右,再有柴油等,又是一笔开支,所以他们起码还得准备两千多块才行呢。

一说到有问题,他们就看周明愈:“明愈,快给大家伙儿出个主意,咱们钱不够咋整?”

反正拖拉机是一定要买回来的。

一台拖拉机,顶好几头牲口呢,这还不用吃粮食饲料。

周明愈笑道:“不是有农村信用社吗,咱们去贷款啊,多买几台回来!”

☆、第251章 拖拉机!

自从48年末成立了人民银行以后, 在农村建立了其分支机构——农村信用合作社,各省有省联社,县有县联社,其宗旨是“农民在资金上互帮互助”。时至今日, 信用社在公社运营已经非常成熟,专门为社员们提供存款和贷款业务。

信用社成立之初资金是社员们凑起来的, 且以摊派任务的形式, 并非完全自愿。成立以后, 其干部、职员们也属于城镇户口, 完全脱产,吃商品粮, 那也是种地的社员们仰慕的对象。

只是他们不像供销社那样波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 所以其实很多人一年去不了两回信用社。

当然,信用社的员工,那眼珠子生的位置,比供销社员工的还要靠上。

想贷款, 可不是随便就能贷出来的。

有社员调侃说,凑初始资金的时候, 跟你老乡老乡一家亲, 交完钱转身不认人,你想取钱先把手续办, 一层一层一章一章, 盖得你里外不是人。

而且存钱利息很低, 贷款利息很高, 加上社员们饭都吃不饱,也没有那个闲钱去存款,所以有的人除非信用社让去,否则几年都不待到门前踩个脚印的。

莫茹的钱至今都在空间里存着,也没想过存到信用社去。

为什么?

存进去万一拿不出来呢?

谁不知道信用社亏损多厉害?上千亿最后剩下一百亿不到!

她还是自己存着自己倒贴物资当流动资金的好。

她寻思买拖拉机,她家也可以入股的,就当领工分了呗。

她就去和李柏青聊了一几句,李柏青懂她的意思,“一会儿我来说。”

自己大队凑了一下,一队七百,二队一千,另外两个队各出五百。

周明愈建议买两台手扶拖拉机——如果指标允许的话,然后还得买工具、柴油等,还得派人学习驾驶技术考驾驶证,钱还是要多准备着。

他们就商量贷款,周明愈则送陈刚离开。

陈刚是供销社的,日常和信用社也有业务往来,所以他就大体问了问。

陈刚道:“明愈,贷款我觉得没问题,不过那利息也不便宜。”

周明愈就问问多少。

“七厘半的利息,要是贷款一万块的话,一年里就要給□□块的利息呢。”

这□□百,有的大队都赚不出来。

周明愈想了想,利息倒不是问题,如果拖拉机把劳力替换出来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