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六零年代好家庭 >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59节

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59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唯一的问题是队屋仓库不够,还得找先进社员帮忙储藏在地窖或者房间里。

现在大家犯愁种小麦的事情。

当地的维度决定了“秋分早、霜降迟,寒露种麦正当时。”可霜降都过去了,要是不赶紧种上小麦,那真就晚了。

张翠花何桂兰等人商量,“咱们还得想办法种点小麦。”

可没有牲口不能耕地播种啊。

前几天她们试过人工犁地,女们拉犁,前面俩中间三个,左右再各俩,一共七八个女人拉一面铁犁,到了地头再换一拨人。

不过这么半天以后,一个个感觉累傻了根本坚持不下来,只能停下免得把人累坏了。

莫茹道:“我去找妇女主任帮忙。”

她找到陈爱月,“主任,上一次你说画大炼钢铁的画,我一直没见过,不知道怎么画,不如你领着我去看看。你也知道,我画画都是照着画的,自己画不出来。”

从第一幅大海航行靠舵手,第二幅铁娘子秋收图,后来莫茹还给陈爱月一副社员支援大炼钢铁的场景,家家户户捐锅、木头、鸡毛、砖头等等,也获得好评。

但是钢铁厂放卫星的画莫茹没画,借口是自己没见过画不出来什么样。

钢铁厂宣传部自己也出了画,相玉亭觉得不如陈爱月的好,还问过几次呢。

陈爱月现在对莫茹简直是有求必应的,因为她已经凭借这个正式成为公社下乡宣传员。

一个月有两块钱补贴,以后还要涨呢,而且只要做的好她已经也有机会转成正式工。

这才是陈爱月最期望的。

“莫茹同志,我早就想这样建议了,明天一早咱们就去。”

莫茹和陈爱月约好了,然后回去和张翠花何桂兰汇报,“明天陈主任带我去钢铁厂,看看能不能借牲口回来耕地种小麦。”

这时候赶紧种下去还能出苗,再晚就不行了。

成不成的姑且一试吧,张翠花就带人去食堂收拾一些煎饼、大葱、大酱、咸菜让她们背去给男人们加餐。

她们则在家里继续刨夏地瓜,老婆子们就带着孩子在家里处理芥菜、萝卜,晒晒腌咸菜。

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,陈爱月就来敲门找莫茹出发。

陈爱月见她抱着孩子,还有一筐子煎饼,想了想道:“我们还是推个小车吧,你等着我家去推。”

莫茹寻思队里的车辆都去支援钢铁厂了她哪里来的小车,等陈爱月推着那辆小车过来,她发现原来是辆被淘汰的独轮手推车改装的。

管它怎么样的,反正能用就好。

莫茹将那一筐子煎饼和给周明愈做的睡袋放在车上,自己抱着闺女,陈爱月推着小推车,两人天不亮就上路。

最近因为大炼钢铁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,钢铁厂周围污染厉害,大气中总漂浮着厚厚的颗粒,衬得天空灰蒙蒙的。

原本应该灿烂的星空都晦暗起来,只有北极星和少数明亮的星星还在顽强地放射着光芒。

越往北走空气越差,只见北方浓烟滚滚,连启明星都看不见了。

等两人到了钢铁厂天光也大亮,看着前方的景象,莫茹几乎说不出话来。

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劳动,不管结果如何,此时此刻,真有一种波澜壮阔、战天斗地的震撼!

☆、第122章 贴心

到今时今日,全县投入炼钢铁的人数超过六万人,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。

第一钢铁厂有民工超过两万人,这还不算在坊子煤矿挖煤以及路上运输的民工。这些民工分拨驻扎在钢铁厂周围,占据了附近好几个村落以及周边田地,更是严重扰乱了这些村的农业生产计划。

那些田地都被挖泥砌炼铁土高炉,做起了蓄水池塘。

为了迎合全国的钢铁卫星周,第一钢铁厂自然也不甘落后,现在已经竖起密密麻麻的土高炉,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