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六零年代好家庭 >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58节

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58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来,她才听见外面雨打树叶的噼里啪啦声,原来是下雨了。

“下雨了,拾地瓜干去!”外面人声鼎沸。

很多女人喊着,都挎着篮子拎着麻袋地往地里跑,年轻人带着围笠,年纪大点的就把家里或者队里的蓑衣披上,免得着凉生病。

莫茹赶紧戴上围笠,也拎着筐子、麻袋跑出去。

以前都是天气好的时候晒一地,干了捡起来储藏。

前天天气很好,队里就晒了好大一片,昨天把之前干的捡回家,可地里还有好多新擦的呢。

今天下午的时候还有太阳,晚饭那会儿天有点阴,大家都担心说会不会下雨。

一个个实在是太累了,都怀着侥幸的心理说可能因为钢铁厂烧煤天才黑乎乎的像阴天,应该不会下雨。

加上地里的地瓜干也不干呢,所以都没去拾。

结果半夜就下起了大雨!

深秋很容易阴雨连绵,那地瓜干就容易发霉变坏,每年都让人头疼。

不只是大人们来拾地瓜干,孩子们都跟着来了,一个个动作奇快。

莫茹自然更快,反正雨夜漆黑,马灯也没多大用处,大家都看不清什么,纯粹是抹黑拾。

黑夜是给她最好的掩护,直接一片片的收进空间里。

莫茹收的那些逃过雨淋,别人拾的或者来不及的,就被雨淋在地里,捡起来一两天也晒不干,只能等着发霉。

没有办法,张翠花就做主各自挎家去摆在各种地方晾着,争取别发霉了。

结果,一直下雨连阴天,有的地瓜干开始发霉。

张翠花又让人把家里要发霉的地瓜干都拿出来,直接送到食堂烀一锅先吃掉。

……

下雨不用上工,三队四队的妇女都很开心,但是一队二队的却不开心。

因为下雨就不能收庄稼,不收庄稼就烂在地里。

二队女人们凑到生产队屋给队里搓麻绳、编筐子,整理苇子、蒲子,这也都是消耗品,每年需要不少。

一边干活儿,她们一边聊天。

“这雨啥时候停啊,可别把地瓜祸害了。”

“可不是咋的,今年地瓜大丰收呢,咱们刨地瓜的时候,往年可没有这么大个的,一个得有三四斤呢。”

“是啊,往年好的时候也就收个一千七八百斤,今年看起来得有三千斤呢,真是大丰收。”

“要说这雨可是及时雨,这时候正好种麦子呢。”

秫秫地、棒子地,这时候应该早就耕地耙地种麦子,可这会儿,她们还在收地瓜呢。

别的生产队还在掰棒子呢!

“再下雨地瓜干怎么办?可都发霉了啊。”

“还有刨出来的地瓜也容易发芽子,堆着烂得可快。”

一个个愁容不展,这雨啥时候停啊,都下了两天了。

莫茹想起高余飞说他们莒城县吃煎饼的事儿来,她发现这里竟然不吃煎饼,可能是饮食习惯问题?

毕竟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,莒城县离这里也有两三百里路,交通不便的时候,大家互相不交流,很多风俗和饮食差异的确很大。

她问张翠花几个,“娘,我听高技术员说他们吃煎饼,咱们能不能也做这个?”

煎饼的话后世她吃过的,主要网购杂粮煎饼,营养美味。

高余飞说他们家的煎饼地瓜面和秫秫面的最多,因为秧地瓜种秫秫多,小米还轮不到做煎饼,捞干饭都不够吃呢,玉米之前种的也少,小麦更不舍得。

听她这么一说,几个老太太也说起来,谁娘家谁谁谁就是那里的人,他们吃煎饼。

至于怎么煎李桂云倒是会的。

“其实和我们用鏊子烙饼一样的。”

当地人不吃煎饼,但是她们有蒸饼、烙饼,不同之处煎饼是面糊糊摊在鏊子上,烙饼和蒸饼是面团擀成饼。

“不管怎么说都得推磨,要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