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六零年代好家庭 >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51节

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51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用具。

土坯屋很简陋,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,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。

所以虽然没有门窗,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,毕竟这里安静一些,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。住在一起,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,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。

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,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,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,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。

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,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,你要是不会就得买,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,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,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。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,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,熟能生巧,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。

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、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,手艺一流,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。

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,哪里漏烟还得抹抹,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。

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,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,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。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,可以沤肥,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。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,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。

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,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,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,不需要麻烦别人。

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。

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,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、家具,很费时日。

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,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。

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,更不去家里吃饭,周诚仁也习惯了,不理就不理吧。他悄悄张翠花讲,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。

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,这个很贵,没人舍得买。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,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,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。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,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,差不多一天一分钱。

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。

还有一种,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,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,就自己简单烤烤,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。

这种要贵,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,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。

在乡下,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,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。

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,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,好这一口的,吃喝穿都不重要,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!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,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。

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,他们干活儿更起劲,做得又快又好,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,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。

……

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,要求地委、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,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。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,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“卫星人民公社”,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,也叫做人民公社。

文件下发以后,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、学习、□□等,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:“跑步进入**”,“**是天堂,人民公社是桥梁”等。尤其是省城、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,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。

能够建立公社,遵循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”四同原则的,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,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,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。

而双沟乡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echo '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