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科幻灵异 >晚明霸业 > 第一卷 第839章 抄家之祸2

第一卷 第839章 抄家之祸2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挂总兵印,拜大将军,替皇帝南征北战。

如今的勋贵呢?

他们大多数除了在抚宁侯一样,在青楼狎妓之外,还能有什么用处?

如果脑子灵透一点,站在皇帝身边儿,为皇权摇旗呐喊,成为皇帝的手下人,再派几个优秀的后生出来,只要表现优秀,徐梁也不会让他们断掉绵延的富贵。

可偏偏这群脑子不好使的,被文人三言两语忽悠的便找不到北。

这群废物,人家皇明三百年都未曾看得起你,遇到困难了,就是真的看得起你了?

将来不是那波文人掌权,只要你是废物,依然被人看不起。

眼前这些中书舍人,都是出来拔萃的年轻人,有文有武,都是各行各业表现的极其优秀的人。

往往在徐梁身边儿培养一段时间,就可以外派为官。说到底就是内朝的储备官员,将来要跟外朝的大佬们分庭抗礼的。

众人听了皇帝的话,纷纷暗自惊醒,认准皇帝这颗大树,比什么都重要。

“锦衣卫加快搜集罪证,报刊开始刊印这些勋贵的罪证,一条条都不要漏下,尤其两条最为重要,第一勾结党营私,祸乱朝政,第二,蓄养死士,意图谋反。”

徐梁站在众人面前:“往死罪里论,一个都不要漏!”

众人精神一振,知道这场战役之后必然又有一个长假,而且多半会影响到日后的授官。

《江南文报》率先开炮,他们进攻的目标,就是江南勋贵的实际首领徐文爵。

报刊上整整一个版面,左边是他自己汇报的财产,而右边是他实际的财产。

两者相差将近百倍!

这只是一府所得之动产,另外的不动产因为田皮田骨的契约名记,不能算是铁证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凡是不在徐家名下的田产,日后也不可能再归于其家所有了。

两相差额如何解释?大明国公食禄最高五千石,最低只有两千五百石。魏国公府要几代人不吃不喝才能积聚那么大的家业?徐文爵敢说自己家里还有机房,还有丝行。还有海贸所得,还有空饷兵血么?

即便敢说也晚了。

除此之外。朝廷控制下的各种地方小报也纷纷跟进,无不对这些勋戚的贪婪进行剥皮。

许多这次反皇帝风波中成立的小报,一改之前的论调,同样站在国家朝廷公义的角度上批判勋戚,逼得所有报刊只得跟风逼近,否

则就销不出去。

虽然江南报社的主人们不在乎这点报钱。但他们对销量的看法就是影响力。销量下降就是影响力下降,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事。烧这么多银子,要的不就是这个影响力么?

此时此刻,他们真心觉得识字的人多了,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。文人的势力非但没有壮大,反倒是皇帝那边越发强盛了。

【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,咪咪阅读!真特么好用,开车、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,这里可以下载 www.mimiread.com 】

大明建兴二年,三月十六。

皇帝基本完成了对勋贵的抄家清产。因为这些勋戚本身如天家一样,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,所以大宗必然是宗族中势力最盛的一支,以这支大宗为纲领,可以轻易梳理出远近亲属的名单,以及他们的财产。

要做就要做得彻底,五服之内,一个都不能跑。

徐梁在整个行动中,搜罗出的金银珠宝、田契身契、许多商行的股份、红利和债券——整个获益金额在两千万两以上。

而且这个数字只是保底数目,是基于金石古玩、字画珠宝等物件的起拍价上计算出的数据。

建兴二年,三月十八日,南京皇城奉天门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筵席。

参与筵席的都是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echo '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