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打搅南宋 > 第211章祭祀妈祖

第211章祭祀妈祖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但此刻赵诵却跑了出去,也张开双手,手心朝上,接着天上降落的雨水,今天的天气并不冷,有些热,即便下了雨之后也丝毫都没有冷的感觉。

这场春雨来的很及时,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分钟,但雨量十分大。

下过雨之后,干燥的泥土升起了泥土芳香的气味,鹅黄色的嫩草上沾染了小水珠,池塘、江河湖泊里面的水也开始充沛起来。

远处从钱塘江那边吹来的江风也带着一丝丝的爽快之意。

“阿嚏”赵诵长长地打了一个喷嚏,然后看着浑身湿透的样子,丝毫都没有感觉到一丝不舒服。

边上的贾似道、吴潜等大臣则看着皇帝与太子二人,总感觉这画风不太对劲,而且皇帝与太子也不像是故意装出来的样子。

过了一会儿,天空的阴云渐渐消散,远处的天边出现一轮红彤彤的落日,落日的周围还留着一圈光芒。

那不是彩虹,倒更像是一道佛光。

“天佑我大宋。”高僧偃溪广闻双手合十,虔诚朝着那佛光一拜,这位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径山寺的得道高僧,如今被新皇帝邀入祭典之中,虽然佛家与其他几家的道义有别,但佛家也有释迦摩尼,如来佛祖,也是神仙的一员。

“大师,朕希望我大宋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,不过眼下大宋多灾多难,人心思变,百姓若是有田有粮有屋有家,那朕这心就安心了。”

“陛下一定会的。”说着的时候,偃溪广闻的双眸凝视着赵诵:“阿弥陀佛,殿下,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。”

赵竑不解道:“大师认识太子?”

“是的,爹爹,我与偃溪广闻大师父早就认识了,这说来漫长,事情是这样的......”

“原来如此,没想到会是这么一回事。”赵竑听了笑道。

赵诵道:“当日与大师父一别,已是一年有余,如今在妈祖祭典上再遇老师父,这缘分可是不减啊。”

偃溪广闻却道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这雨一降,临安周县衙的旱灾可是缓了不少。”

“春雨贵如油,庄稼需要水才能长大,只要百姓有饭吃,我大宋就风调雨顺多了。”

......

二月的泉州天气很是温暖,比临安要暖上不少,地里的秧苗已经开始生长,已经有三寸高了。

百姓正在地里除草,进行插秧。

一个官员立即将泉州城厢外的情况告诉给赵子安。

赵子安急匆匆跑去南外宗衙。

此刻南外宗衙。

远在泉州的赵清源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旨意,赵清源叩首北拜,他没想到主公终于登基为帝了,然后履行了他的诺言。

送走了临安来的官员后,赵清源老泪纵横,干枯的爬满皱纹的手指揩着眼角昏黄的泪水,老泪纵横了一会儿才渐渐恢复如初。

他手中拿着圣旨,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才将圣旨恭敬地放回盒子内,然后恭敬地放在案台上,下面则摆放着香案,烧了三支香案之后,恭敬地参拜之后就去了前厅。

朝廷封他为大宗正之后,他即将开始管理泉州的南外宗以及福州的西外宗,虽然年纪老迈,如今虽是老骥伏枥,却雄心不已。

赵子安此刻在前厅里面候着,听到了官员送旨意的消息之后,忙拱手,面色欣喜道:“恭喜郡王,贺喜郡王,如今郡王已经成为大宗正,终于扬眉吐气了。”

赵清源的皱纹看上去好像已经笑开了花一般,他高兴地点点头,但过了片刻,眉眼之间却神色凝重起来:“不过眼下将巴蜀之地的百姓移民到流求才是重中之重,子安,我打算派去你当个督吏。你有信心办好这件差事么?”

赵子安拱手受之:“多谢郡王栽培。”

两日后的清晨,太阳尚未升起,泉州的崇武港港口上,还是灰蒙蒙的一片。

此刻的港口之上已经停靠了很多艘海船,这些船只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echo '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