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盘点夺权篡位指南[历史直播] > 评论区后续

评论区后续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人举荐所以考不上科举的,你我又能好到哪里去,必是名落孙山!”

先前那个勋贵和亲友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,只能悻悻回家。他心情烦躁,催的车夫也狠狠抽了马屁股两鞭子,不意撞到了街边拐角的一个卖菜老汉。

耳听得老汉在那里骂骂咧咧,他暗叹一声晦气。正打算扔一吊钱打发了,却听的议论声渐渐大起来。

“呵,我看这些豪门大户也没什么礼节教养。”

“天上的神仙不是说了么?等黄巢来了,他们都得死,一个也别想逃过。”

“就是,一天天的用下巴看人,把咱惹急眼了,咱也搞一回农民起义。”

“快看,天幕又变了,有没有识字的给念一念啊?”

[休伯利安清洁工:就凭黄巢屠了门阀,他就是个大善人(狗头)另外我也同意楼上说的李隆基该早死二十年,那绝对是明君。]

李隆基简直气到心梗,他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让后世人这么唾弃,朕可是再造大唐的人!且他兵权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,边军怎么可能造反呢?他平衡各部势力,调整国家财政,有多殚精竭虑,那些人懂什么!

他忿忿不平的滑向下一条评论,结果很快又被打脸。

[小凤凰独美:就李隆基那饮鸩止渴的财政政策,不是安禄山也有别人造反。]

李隆基:???

谁?安禄山?那个跳舞的胖子?会造反?

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天幕中提到唐玄宗的只言片语,又认真思索了一下自己的赋税政策,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惊人的猜测。

难道,是因为自己把部分赋税留解在了地方,所以他们花钱养兵最后造反了?

他有点慌,但不想承认。

幸好安禄山现在还在京城里没走。

咸阳宫。

秦始皇看了看评论,没看到什么有用的东西,便着手开始和群臣议论起了他们的大秦接下来的改革方向。

还没有议论出个结果,突然有内侍托着卷竹简上殿,偷偷的瞧了一眼他的脸色,才轻声回禀:“陛下,戴罪在家的廷尉李斯,上了一道奏疏。”

始皇神色不辨喜怒,点了点头让呈上来。

这是李斯的请罪书。

可说是请罪,越读秦始皇越觉得李斯让他爱恨交加。

开头李斯先是剖析了自己卑鄙的心理,对于扶苏当政后的种种设想让他一时蒙蔽了双眼,做出了遗臭千古之事,言语间种种皆含泪泣血,仿佛他现在真的做了这种事,丝毫没有为自己辩解。

接着又说到这两日听天幕上的仙人点化,才知自己往日只知道死守着法家律条是多么愚不可及,幸而后事都还未发生,否则因自己一时私心,葬送大秦天下,那真是自己悔之晚矣,万死难辞其咎。

最后又说到自己思索的心得,诸如减赋轻役、广置学宫、推举人才等,希望陛下能再开大秦万世基业,他罪人之身无颜再见陛下了。

秦始皇挑挑眉,心里不是滋味。

虽然说这篇奏疏一股子……以退为进的味儿,但不得不说有些把他拿捏到了。

尤其是李斯后半段提到的种种建议,皆是他切中他内心所想的,儒法结合之举。

不愧是他治政之道上的知己,就算是如此情形之下也能很快领会他的意图。

唉。

他定了定心神,将奏疏传阅给殿中其他人。

“李斯,削其爵位,罚三年俸禄,以戴罪之身,仍领廷尉之职,明日上殿议事。”

和州城。

朱元璋因第一次没有抢上三连,所以这次也没有打赏的权限,仍在观看精选评论。

[硬糖不如软糖香:说到底还是黄巢不够能打,周围藩镇一认真他就不行了,不过要是有个根据地好好经营,至少能打个持久战,说不定能变成藩镇一员,朱温不就是这么起家的么?]

朱元璋想想天下形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echo '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