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武大郎反转人生 > 第章风波起沧州

第章风波起沧州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平有限,论揣摩皇帝的心思却比谁都精通,于是立刻出班说道:

“陛下,事有轻重缓急。北疆战事就是急务,岂是简单的斩杀童贯就能解决的?临阵斩将,兵家大忌。臣以为,当下旨斥责童贯,同时立刻招募士兵,重建北疆防线。辽国面临金国进攻,自顾不暇,臣以为,收复燕云十六州,还有机会!何不命令童贯戴罪立功!童贯毕竟也是军功赫赫的老将,不能因为一场败仗就喊打喊杀!诸位忘了他平定方腊、王庆、田虎的功绩?”

王黼这番话说的极有水平,有礼有节,许多的浑水摸鱼之辈已经打了退堂鼓。

只有李纲还在梗着脖子,据理力争道:“事有因果,童贯丧权辱国,罪不容恕。臣自问对朝廷忠心耿耿,自古忠奸不两立,留着童贯,难道要任由他继续祸害朝廷?臣恳请陛下立斩童贯以谢天下!”

皇帝再也无法忍受,李纲这厮唧唧歪歪的,一心要弄死童贯。弄死童贯真的有那么重要?于是亲自下场问道:“李纲,斩了童贯,伐辽就能取胜?斩了童贯,边境就能转危为安?斩了童贯,辽国就会偃旗息鼓,归还咱们的燕云十六州?回答朕,能,还是不能?”

皇帝亲自发问,其余的臣子顿时收敛了起来,恢复了鹌鹑状。李纲却依旧面不改色的头铁:“童贯虽微有薄功,朝廷已经封官赐爵,以酬其功。前者,童贯一败于梁山,朝廷未见降罪,依旧委以重权。现在,童贯二败于辽国,朝廷依旧要恩赦其罪。如此赏罚不分,置国法于何地?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朝廷难道任由百官效法童贯?今日童贯无罪,他日,陛下何以刑责他人?国法威严何在?”

皇帝张口结舌,和文臣耍嘴皮子,皇帝简直是自取其辱。李纲就是在转移话题,其实皇帝提出的问题他也没有好的办法,以他的脑子怎么会不知道杀了童贯也不解决任何问题?只是机会难得,这才紧咬着童贯的罪名不松口。否则煮熟的鸭子又要飞了!

王黼一看皇帝吃瘪,老大落难,小弟自然要顶上,于是厉声斥责道:

“李纲!你还有臣子该有的态度吗?怎么?你想裹挟百官逼迫陛下?这就是你所谓的忠?你身为大臣,不思报效朝廷,裹挟民意,罪莫大焉!北疆岌岌可危,陛下急需应急之策,你呢?你在干什么?北疆的几十万军民百姓在你的眼里是什么?他们的生死就如此进不了你的法眼?今日你再逼迫陛下,拿不出一点良策,明日老夫必弹劾你沽名钓誉、不忠不义、渎职误国之罪。北疆倘若丢失一城,死亡一民,皆你之罪也!”

一招封喉!

李纲最为在意的就是他的名声,他之所以可以和皇帝硬刚,对百官不假辞色,就是因为他一身清名,不贪财、不争权,算是有金身护体。如果王黼把这些罪名扣在他的头上,他也承受不起。

于是李纲只好借坡下驴说道:“陛下就是杀了臣,罢官去职、流放岭南,臣也还是要说,童贯损兵折将,就是为了这十万将士的冤魂,陛下也该对童贯做出惩罚,否则何以服众?臣可以为了北方军民保持缄默,他日,臣还是要据理力争。”

皇帝的眉心突突乱跳。这个李纲简直就是搅屎棍!可惜,满朝文武都党附蔡京等几个宠臣,皇帝必须要保持朝臣中有反对他们的人存在。李纲就难能可贵了。还是为了平衡!

王黼一看李纲总算暂时消停了,为了他日麻烦少些,完全可以对童贯高高举起,再轻轻放下,只要权柄不丢,其他的什么爵位之类的都是浮云。要不然李纲这个疯狗还是咬着不放。于是,王黼主动说道:

“启奏陛下,童贯一败涂地,军机大事,最重奖罚分明。臣建议,可以准许他戴罪立功,坚守北方防线。为了严肃军纪,可以褫夺他国公封爵,以示惩罚。”

皇帝连忙就坡下驴说道:“准了!”

高俅松了口气,童贯的这道坎过去了!但是自己要找个事,把水搅混。这样才能浑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