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录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类型 >穿成六零年代五胞胎亲妈咋破? > 19、晋江独家

19、晋江独家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,恢复得不错……”

青年军人道了声:“谢谢!”

齐大夫笑着说:“同志,不用这么客气……”

那位大姐也说:“齐大夫,这都是应该的,要不是您扎那几针,咱的同志也恢复不了那么快……”

齐大夫一听,恨不得立马掏出银针,再扎几下。

青年军人对齐大夫的医术很感兴趣,就询问了几句。

齐大夫很得意,把中医的精髓讲解了一番。

要说,他进城学的是西医,引以为傲的却是中医疗法。尤其是在乡村,认可中医的更多一些,适用面也更广一些。

青年军人和大姐呆了一会儿,就上车走了。

村里人都跑到村口送行,热情地挥着手。

柳小樱站在人群中,远远地望着。

她猜测那是一对母子,从东港部队专门跑来一趟,挺重情意的。不过,他

们并未提到自己的姓名,不知是低调还是出于保密?

*

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。

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。

柳家小院的樱桃树开花了,红艳艳的,就像一抹红霞,衬得院里一片喜气。

柳小樱站在花树下,捋着辫子,仰着脸儿,就像一副画儿。

冯玉兰瞅着闺女,是既欢喜又担忧。

樱子是越长越水灵了,如果不是那五个娃娃,只怕媒人都要踏破门槛了。

现在,十里八乡都晓得,南山村的柳小樱认了五个娃娃,才十六岁就当了娃的娘。那入赘的口风放出去了,可谁敢登门呢?

柳小樱却没这方面的担心,她正琢磨着孵小鸡呢。

天暖和了,该孵小鸡了。

五个宝宝还不满百天,那是见风就长,可能吃了。一顿下来,半锅米粥就没了,人家捐的那些粮票,都用来买大米了。

可那些哪够呢?早晚会吃光的。

还是要给宝宝们增加营养,最好每天都吃上一碗鸡蛋羹。可鸡蛋太贵了,还不好买,每次赶集只能碰运气,不如自家养上几只?

柳小樱跟娘一说,冯玉兰也动了心。

年后政策做了调整,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拿回来了。村民们有种蔬菜的,有种稻米的,杂七杂八都没闲着。这么一来,饲料有了,就想着养鸡养鸭。可这两年生活困难,母鸡都吃光了,拿啥孵小鸡啊?

冯玉兰就说:“樱子,咱家可没有母鸡啊……”

“娘,没有母鸡也能孵,只要温度达到了就行……”

柳小樱自有办法。

空间在手,还有什么解决不了问题?

逢集的日子到了,柳小樱就挎着筐子去赶集。

在背静处,她又碰到了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。就打听了一下,那妇女家里公鸡母鸡都有,就买了一筐子鸡蛋,提着回来。

到了村口,柳小樱用布蒙着,怕人瞧见了。

回到家,柳小樱就坐在窗前,对着太阳光照鸡蛋。

只要有小圈圈的,就是受过精的。

柳小樱挑了二十枚受精鸡蛋,准备孵小鸡。

她找了一个柳条筐子,铺上厚厚的稻草,把鸡蛋摆在上面,用棉布盖着,搁在墙根底下晒着,增加温度。

还开玩笑说:“娘,晚上咱把鸡蛋揣在被

窝里暖着,二十一天后小鸡就孵出来了……”

冯玉兰也笑道:“那好啊,打今儿起,就让志远和志广晚上睡觉时揣几个……”

当然,这都是玩笑话。

柳小樱晒鸡蛋也好,暖鸡蛋也好,不过是装装样子。她把鸡蛋在太阳底下晒一晒,就用棉布包着搁进育婴箱里。只要调好温度,小鸡就会破壳而出的。

柳小樱怕娘发现了,还想了个点子。

她又挑了二十个鸡蛋,搁在稻草筐子里,用棉褥子包着搁在屋里。到了中午,就端着筐子出去,在太阳底下晒一晒,日头一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